| 
         
        
      2008年到2009年的冬季,北京城区创下了100多天没有降雪的记录。直到2月中旬,才飘下了空前绝后的一场雪。 
      虽已是河开雁还之时,下雪之后仍是寒气逼人。 
        
      和老赵约在紫竹院水榭,观摩一下雪花照片的出笼过程。 
        
      先架设显微镜: 
        
      安装目镜: 
        
      连接上相机 
        
      然后是一项重要的步骤:采雪。 
      雪花是非常脆弱的,要想得到完整的雪花,只能期望它们自然地、轻柔地飘落到载玻片上。为避免融化,之前玻璃片还要放置一段时间,使得其温度与环境相同。 
        
      等采集到样品,放到显微镜下,可以开拍了。 
        
      一切准备就绪,雪却停了,太阳竟也无精打采地出来了: 
        
      找了半天,看到的雪花都很残破,难见完整的。也许是气温尚高,或是人工降雪的影响,不得而知 
        
      这些摆设倒是挺吸引人。一位路过的老专家也来观赏一番: 
        
      17日晚,又开始下雪。可以看到较大的雪花 
                 
         
      18日仍有雪,移师天文馆楼顶。 
        
      在显微镜的视野里,大部分是冰晶。以前并没有意识到,这也是雪花。 
        
      有很多这种柱状冰晶 
        
        
      雪花的形成受诸多因素的影响,除了温度以外,还和水汽的饱和度有关。结晶过程本身更是复杂,所以有人说世上没有完全一样的两片雪花。但是其形态也还是可以分门别类。下面的两片雪花就很相似: 
        
        
      而这个似乎属于另一类: 
        
      18日晚,朱进加入,守候一夜,干劲冲天。 
        
      结果大有斩获,发现外星小人一名: 
        
      及各式各样的雪片: 
        
        
        
      柱状冰晶很常见。从侧面就可以看出六棱柱的形状。 
        
      找到一个直立的冰晶,沿轴线方向看去,分别聚焦在顶端和底端。 
        
      还有的中间有环状突起 
        
      或者中间接出一个柱形 
        
      还有子弹形的。是本身的形状,还是柱状结晶融化断裂的结果? 
        
      像宇宙飞船对接 
        
      此外,还有这种线轴一样形状的: 
        
        
        
      像朝鲜长鼓 
        
      可以看出,两个端面也是六边形的 
        
      在前半夜以冰晶居多,到凌晨雪花才多了起来。 
      最奇特的是这种雪花-冰晶的混合体,估计是在适于雪花生长的区域和适于冰晶生长的区域之间的过渡区间形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