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京同好会]>[制作]>[桁架式牛反设计与制作]

 

行星摄影用桁架式牛顿反射望远镜的设计与制作

 

尹相东 原载《天文爱好者》2018年第10期

IMG_20180616_224714-01_副本

为观测2018年火星大冲,本人制做了一架口径254mm、焦比F6的桁架式牛顿反射望远镜,主要目标是能安装在赤道仪上,实现行星摄影。设计思路参考了国内外一些自制望远镜高手的方案,同时结合当前国内可以买到的零部件,尝试了一些新的方法。这里给出此镜设计和制作过程介绍,希望能与有DIY兴趣的爱好者交流。

1、确定目标

2003年观测火星大冲时,本人的主要设备是口径20厘米牛顿反射望远镜。今年准备升级设备,以获得更好的火星观测效果。虽然现在市场上有很多天文望远镜出售,望远镜的类型、口径、价格都有很多选择,但考虑到本人的一些特殊需求,还是决定自己制作一架。

先确定具体目标:

  • 光学结构:相比于折射和折反射望远镜,牛顿式反射望远镜结构最简单,最适合爱好者DIY。同样成本下,可以获得的牛顿反射望远镜的口径最大,优秀的抛物面主镜可以提供出色的成像质量。
  • 主镜和副镜参数:主镜口径254mm(10英寸),焦比F6,对应焦距约1524mm;副镜短边直径50mm。市场上常见牛顿反射望远镜的焦比是F4~F5。本人选择F6这种长焦距的望远镜,就是为了降低副镜尺寸,以获得更高的成像锐度,这对行星观测有利。作为对比,254mm口径焦比F4的望远镜对应副镜的短边直径约70~80mm,更适合深空天体观测。如果要兼顾行星和深空天体,则焦比F5更合适一些。
  • 支架接口:望远镜通过鸠尾板安装在赤道仪上,实现自动跟踪,进行天文摄影。如果仅仅是目视观测,则可以做成结构更紧凑的道布森望远镜,二者制作要求有较大差别。
  • 镜筒总质量:包括寻星镜、照相机等所有附件,镜筒总质量小于15kg。本人所用赤道仪理论载重20kg,留一些余量,以保证自动跟踪精度。桁架方案是降低重量的有效方法,市场上常见的封闭镜筒,很难满足这个要求。
  • 镜筒刚性要求:当望远镜通过鸠尾板连接到赤道仪上,转到不同角度去观测不同天区的目标时,需要保持望远镜光轴稳定,确保成像质量不受影响。牛顿反射望远镜在观测前要进行光轴确认和校准,确保物镜和目镜光轴重合,以获得最佳成像质量。如果镜筒刚性不够,望远镜转向不同观测目标时,主镜或相机等部件的重量会导致镜筒轻微形变,使光轴产生偏移。潜在影响刚性的因素很多,例如:桁架杆及其固定接头的强度、物镜座强度、副镜支架强度、调焦座强度等,在每一个环节中都要有所考虑。而如果望远镜不接赤道仪,而是用在地平式支架上,例如道布森望远镜,镜筒受力情况要简单一些,对镜筒刚性的要求也相对低一些。
  • 镜筒便携性要求:可快速拆装,普通家用轿车可以轻松携带,现场可以不借助或少借助特殊工具,一个人独立快速安装。如果用封闭镜筒,长度至少1.4米,用家用轿车难以携带。采用桁架结构,并在拆装环节做对应设计,力求在便携性和刚性上取得平衡。

3、设计与制作

本望远镜分为主镜座、中间框、副镜框和桁架杆几个部分,下面分别加以介绍。除了主镜、副镜这两个光学原件,其他机械部件的制作用到的材料,主要从网上找成品,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尽量减少高成本的定制加工。

10f620180420-5_副本_副本

(1)主镜座:

主镜座承担下面几个功能:

  • 主镜底部均匀支撑:采用了6点支撑方案,具体设计借鉴了浮动支撑软件“Plop Cell Designer”。输入主镜口径(254mm)、焦距(1524mm)、厚度(25mm)以及副镜尺寸(短边50mm)等参数,选择支撑点数(3、6、9或18...),软件会给出具体支撑点的位置以及镜面变形误差分析。对这种口径和厚度的镜子,6点或9点支撑比较常见。

  • 主镜侧面稳定支撑:采用了三个分布120度的区域支撑设计,每个区域采用了40mm宽的支撑块,通过弧面与主镜接触,每个支撑区域可以通过两个螺丝手动调节侧支撑的松紧程度。这个侧面支撑力度如果太大,可能会导致主镜受力变形;如果太小,当主镜受力方向改变时,可能会有轻微位移导致光轴偏移。支撑块通过3D打印得到,支撑块和主镜之间垫了一层布,以尽量做到受力均匀。
  • 主镜的安全固定:为防止当镜筒朝下时主镜意外翻倒,需要用三个分布120度的压块压在主镜边缘。需要注意两点:一个是主镜遮挡尽量小,以减少对成像的影响。过多的边缘遮挡,会因光的衍射导致所拍照片的十字星芒不够锐利。二是不给主镜表面太大压力,以防止主镜变形。
  • 支持主镜光轴调整:采用传统的“三推三拉”结构,实现主镜指向的调节和固定。

 

为保证主镜座强度,底部支撑和侧面支撑的制作,主要选用了5mm厚的6061材质的角铝,以10mm厚的铝环作为基座,与镜筒其他部分连接。

testcmainmirrorholder-1testcmainmirrorholder-2

IMG_20180609_114317_副本

 

 

  • 副镜框

副镜框主要用来固定副镜和调焦座。设计中主要考虑了下面几点:

  • 副镜框结构:副镜框采用了两个圆环作为框架,这种双环结构对提高系统刚性很有必要,特别是摄影场景。网上很多超便携望远镜的副镜框采用了单环设计,用于目视没有问题,但用于摄影会有刚性上的不足。
  • 副镜框大小:副镜框圆环的内径大小会影响望远镜可以有效观测的视场范围。根据经验公式D+F/100 (参考《A Practical Manual for Building Large Aperture Telescope》,以0.5度视场为设计目标),当主镜口径D=254mm,主镜焦距F=254*6=1524mm时,要获得0.5度视场角,副镜框内径至少为269mm。0.5度视场可以满足行星摄影和月面/日面摄影要求。
  • 副镜的固定:网上可以方便买到DIY用副镜座和副镜支架,有了这些材料,副镜的固定就比较容易了。副镜与副镜座的连接,推荐用3M双面胶。固定副镜支架的叶片(3片设计或4片设计都可以),推荐用1mm厚的不锈钢片。叶片的松紧可调,安装时叶片要拉的足够紧,保证副镜的位置的稳固,经验是:用手轻触叶片可以听到琴弦的声音。
  • 调焦座固定:用铝质转接板连接调焦座和两个副镜框圆环。天文摄影时,摄影终端(摄像头或单反相机、增倍镜、滤镜轮等)不但重量大,而且力臂长,调焦座上受的力比目视场景要大的多。为防止调焦座可能成为系统刚性的瓶颈,除了副镜框采用双环结构外,本人选用了精度和强度较高的无齿调焦座,另外调焦座转接板不能太单薄,本人用了厚度5mm的6061材质铝板。

trusstubedupframe_副本

 

  • 中间框

中间框用于固定鸠尾板,提供与赤道仪的接口。主要考虑如下:

  • 中间框可以有方形和圆形两种方案。方形框更方便桁架杆的固定,圆形框的刚性相对更好一些。考虑到对刚性的严格要求,最后本人选用了圆形中间框的方案。

至此可以看到,方案里共有5个圆环:副镜框两个、中间框两个,主镜座一个。5个环选用了同样的尺寸,这种归一化设计便于加工。实际制作过程中,本人采用了从网上买300外径、270内经的6061材质铝管然后切割出铝环的方案,也可以通过网上买12寸桌面铝转盘的方法获得圆环,后者是铸铝材料,需要选择有质量保证的品牌产品。

  • 常见鸠尾板有宽、窄两种规格,这里选用了宽鸠尾板连接赤道仪,以提高稳定性。另外三个原计划用窄鸠尾板的位置,因不准备用来连接赤道仪,改用了2040铝型材,在保证强度的情况下降低重量和成本,固定寻星镜也很方便,实际使用效果不错。

testmidringkuanjiuwei-1

  • 桁架杆

桁架结构基本原理是直杆连接成三角形,杆件只受到轴向的拉力和压力,重量轻,强度高。桁架结构广泛应用于专业和业余天文望远镜中。有些望远镜采用了平行直杆的结构,这不属于桁架结构。为达到相同的刚性要求,平行直杆方案对每根杆的强度要求会更高。

桁架杆被用来将主镜座、中间框和副镜框连为一体。桁架杆共用了两组,每组8根(除了每组8根杆方案,还有每组6根杆的方案,基本原理一样)。对桁架杆的基本要求是:连接牢固、桁架杆不能遮挡光路、拆装方便。

  • 桁架杆连接角度:当用8根桁架杆连接两个同口径的圆形结构时,相邻两根桁架杆是分布在成135度角的平面上的(正八边形的内角是135度)。一种成熟的桁架杆连接方案,是使用球头和球头座,其优点是固定牢靠,桁架杆角度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调节。考虑到成本等因素,这里尝试了一种新方法:从网上找到“135度角件”,一种铝合金型材,自己做了简单加工,可以实现桁架杆135度连接。
  • 桁架杆制作:每根桁架杆主体用了外径16mm、内径14mm的碳纤维管(同样尺寸的6061材质铝管也是不错的选择,强度满足要求)。碳管长度的准确尺寸定好后,网上店家可以完成精确切割发货过来,很方便。为了与135度角件配合,接口部分设计如下:在桁架杆端口内嵌一小截内部有M6螺纹的铝管(铝管长约15mm,外径14mm,正好可以插入碳纤维管中,铝管内径5.5mm,攻丝M6,用AB胶与碳纤维管固定),然后通过一种M6*35规格的不锈钢带孔螺丝,固定在碳管端口,通过这个带孔螺丝实现与135度角件连接(中间加了尼龙垫片)。
  • 桁架杆的安装:用135度角件把每组8根桁架杆两两相接连为一体,然后通过5毫米厚的L 形角铝与望远镜主体的铝环连接。
  • 刚性的考虑:这种桁架杆及固定方案,设计中对刚性是有担心的,特别是135度角件是第一次用。完成后实际验证,至少对这个规格的望远镜,其刚性是够的。
  • 易拆装的考虑:每组8根桁架杆连为一体,安装时只需要8个螺丝对位和拧紧,这比一根一根地安装桁架杆要效率高。另外使用了手拧梅花螺丝,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工具的依赖。

 

zxf10f5-7zxf10f5-8

img_20180818_064622-副本img_20180818_064651-副本

 

  • 消光与遮光

望远镜主题组装完成后,可以对铝质零件做发黑处理,或贴消光绒。另外,为防止外界杂光干扰,从网上买了黑色的“哑光弹力氨纶布料”(或叫哑光四面弹力氨纶布料),弹性好,边缘不起毛,找裁缝做了镜筒遮光罩,实际使用效果不错。

IMG_20180701_222459_副本

4、实际使用验证

制作完成的主镜筒总质量(不含相机、寻星镜):10.3kg,再加上相机、寻星镜等不会超过15kg上限。

像质:用此镜完成了2018年火星大冲和木星、月球的观测,照片如下,像质达到预期。

火星大冲:

01_47_03 LRGB P52 AS RS PS AI PS_DeRinging-1 out01_37_19 LRGB P80 AS RS AI final-1 out02_28_37 LRGB 2 P80 AS RS AI PS 4 out

木星:

2018-06-23-1426_0-RGB FINAL 22018-06-29-1324_6-RGB AI S

月面(伽桑狄环形山附近)

22_57_24 MOON  OUT

系统刚性:初步看满足要求。目前用了两个方法进行确认:一个方法是在家里,用激光校准目镜测试,主镜在不同姿态时,看激光反射点变化范围,没有超出最小的圆圈;另一个方法是:外出观测时,望远镜指向第一个目标后,做一次光轴确认/校准,观测完最后一个目标(观测不同目标,主镜姿态肯定已经变化了),再确认一次光轴,没有发现光轴有偏移。后续还需要做更多的验证工作。

便携性:满足要求。根据不同观测场景,可以有3种用普通家用轿车携带此望远镜的模式。第一种是就近观测,镜筒不拆,直接放入轿车内(镜子总长度将近1.4米,超过后排座位宽度,此时放倒副驾驶座椅,并再占用一个后排座位,就可以放下);第二种是只拆连接副镜框和中间框的桁架杆,总长度缩短到约0.9米,轻松放入车内;第三种是长途运输,车内空间很有限时,把两组桁架杆都拆掉,占用空间进一步缩小(见下图)。最常用的是第二种携带模式,安装桁架杆并确认/校准光轴,一般在15~30分钟内完成。

IMG_20180702_101637 副本_副本

 

后记

亲自动手,做出有个性的、好用的望远镜,并享受制作过程中不断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乐趣,这也是业余天文魅力的一个方面吧。这架254mm口径F6焦比的桁架式牛顿反射望远镜,从决定做到初步完成,历时几个月,如愿完成了火星大冲观测。后续在减重、快速拆装等方面还有进一步优化空间。在吸收前人优秀经验的基础上,也提出并尝试了一些新方法,总结共享出来,希望能抛砖引玉,与更多DIY爱好者交流,共同提高自制望远镜的水平。

DIY虽然有乐趣,但是要付出物料、加工和时间成本的。在真正决定DIY之前,一定要有充分的考虑。现在市场上大厂生产的部分常规口径和焦比的望远镜,性价比已经非常高,使用效果也很好,很有竞争力。对于大多数天文爱好者,根据观测目标偏好、观测环境、经济能力和交通条件等,购买合适的成品望远镜,可以更方便享受到天文观测的乐趣。没有充分考虑就DIY,可能费用更好,效果不一定有成品的好。

而下面一些场景,则可能是DIY比较适合的:初学者想更好了解望远镜原理(例如百元成本自制小口径望远镜,适合中小学天文科普教学),或对望远镜特殊要求(例如本案例),或想拥有更大口径望远镜(例如口径400mm或更大的望远镜,厂家批量小、成本高,自己买镜片然后自制超便携的道布森支架,用普通家用轿车就可以带到野外享受观星乐趣)等。

另外,在DIY过程中,如果能学习掌握一种三维机械设计软件(PRO-E或SOLIDWORKS等),是非常有用的。可以提前完成详细设计、计算重心,并能做简单的受力分析,是DIY的好帮手。也可以借助软件输出正规图纸,然后网上找专业机械加工点完成零件加工,进一步降低DIY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