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北星友聚兴隆 英仙星雨半遮面
齐锐 原载[星光快讯]网站
1999年的英仙座流星雨将至,北京天文同好会的星友们跃跃欲试,准备投入地观测一回。随着北方冷空气的入侵,8月10日北京的天气格外晴朗,蓝蓝的天空,清爽的北风,干燥的空气,一扫夏日的炎热,能见度极高,大有秋高气爽的感觉。
11日周三,仍然晴朗,上午我接到北京天文台小行星室朱进博士的电话,邀请同好会派代表到北台兴隆站参加“流星观测与天文普及研讨会”,并与南方来的爱好者一同观测英仙座流星雨。由于原计划12日动身,当天出发准备不足,只好作罢。然而同好会的积极分子于杰鸿自告奋勇,中午就随朱进等人一同乘火车赴兴隆观测了。
晚上,我望着依然晴朗的天空,决定就在清华校园内观测流星雨的前期活动。
12日凌晨0点,我准时起床,搬起折叠躺椅直奔楼顶阳台。从0点12分开始观测。晚上的气温较低,但仍然可以坚持。能见度很好,在周围灯光的干扰下,仍有将近5等的极限星等。在第一个小时的观测当中,我只看到4颗群内流星,但天鹅座kappa流星群却有3颗出现,它们只有4等左右亮度,速度极慢,不紧不慢地运动着,一旦看到了都来得及喊别人看,与英仙座速度很快的流星很容易区分。另外有3颗南方的宝瓶座流星出现。
截止3:12的三个小时的观测中,我总共看到35颗,其中英仙群内24颗,天鹅kappa4颗,宝瓶座的4颗,偶发的3颗。凌晨开始出现云。
天气总拿人们开玩笑,看到连日的好天气,同好会员们的心情变得惴惴不安起来,因为好天气总无法持续几天。果然,一到12号白天,天空开始转多云。但我们无论如何也要去兴隆了。
中午出发,同行的同好会员有寇文、王炎、陈永明、崔长江、高飞、张宝等共9人。大家携带了十多架相机,王炎还带了两部专业级的数字收音机,准备大干一番。下午4点多列车抵达兴隆,朱进已经来接站了。5点多钟,我们与已在山上的其他人会合。
晚饭前,见到了来自湖北的久仰大名的同好欧阳天晶老师和宋万方女士,过去只在文字上与他们有过交流,而今大家得见,谈起来感觉似乎已经十分熟悉了。除他们和同好会的于杰鸿之外,在山上的还有北大、清华、北师大等校的爱好者以及《航天》杂志的记者夏丹,香港天文学会的陈一平、张坤成同好也正好来兴隆拍摄,由查冬炎陪同。

晚饭后,天色尚早,在朱进的召集下,大家来到会议室,交流研讨会开始了。首先由欧阳天晶老师讲流星的无线电观测方法,然后是宋万方讲流星的目视和绘图观测方法,都结合了他们多年的实践经验。大家听后觉得很有收获。
在朱进的热情邀请下,我介绍了北京天文同好会的情况,结合笔记本电脑图、文、声并茂的演示,与会者对于同好会有了全面的认识。之后,寇文介绍了最近可以观测的两颗彗星:1999N2和1999H1。来自香港的陈一平还热情地讲述了香港同好观测98年狮子座流星雨的情况。
20点40左右,大家走出会议室,准备开始观测,然而老天捉弄人,漫天的乌云,不见一点星星的影子。但丝毫影响不了大家的热情。人们纷纷携带设备,来到2.16米望远镜圆顶前面的开阔地,随时等待天气转好。
夜色下,来自南北的爱好者继续着感兴趣的话题,笑声不绝。听他们说昨夜看到了一颗-7等的火流星,真棒!欧阳老师也开始用收音机收听流星了,只是换上了王炎带来的飞利普的更为专业的收音设备。果然不时有韩国的电台信号出现,引起大家的欢呼,“听”到流星了。

人们发现乌云从东方涌来,经验告诉我们前景不妙。但很有意思的是13日凌晨1点左右,乌云在转瞬之间竟然消散了,露出了漫天的星斗,大家激动地喊了出来,忙不迭地支起相机开始拍摄,目视观测的报时声也此起彼伏,都进入了紧张的战斗状态。
兴隆的晴空就是让人心动,我目视的极限星等达到6.3等。从1:08到2:02将近一个小时之间共观测到24颗流星,其中群内20颗,最亮的有-2等,有的有长达2秒的余迹。每当流星出现,山头平地就会荡起激动的呼喊声,仔细倾听也许还有人伴着流星在许愿呢。能和这么多同好一起观测已经够让人兴奋的了。
2:10左右不知哪里来的乌云又重新覆盖了天空,观测不得不停止,大家感到余兴未尽。但望着遮得严严实实的天空,无可奈何,只得期望再次转晴。
直至4:00天气仍未转好,但天已快亮了,大家只好收拾起设备回去了。
8月13日中午包括欧阳老师和宋万方在内先前上山的人都回北京了,只剩下了同好会的十多位仍然坚守。
经过充分的休息,大家精力充沛。可是天却开始下雨了,时大时小。我们只好凑在王炎的收音机旁守侯流星。不停地有人去外面看天是否转好。
8月14日凌晨0点多,天空云量减少,露出星空,大家赶紧收拾东西来到观测场地。从1点正式开始流星的观测,此时极限星等6.5等,比昨天还好呐。流星出现得果然比以前频繁,看来流星活动极大时刻快到了。就在天又被云遮上前的14分钟观测中,我共看到15颗流星,其中群内13颗。平均每分钟都有,特点是速度很快,这点与狮子座流星有所不同。
老天捉弄人,相机刚刚曝光,云又上来了,但仍能看见有流星在云层后面穿行。渐渐地天被遮得严丝合缝,无法观测,我们等到2:30只好撤回了。谁知大家刚把设备卸下,还没来得及坐下休息,就有人跑进来说:天又晴了!
匆忙拿起家伙,人们又冲了出去,就象打仗似的。寇文和我早就惦记着彗星,这下总算有机会了,一人一个6厘米的双筒镜,按照电脑显示的位置开始寻找。结果竟然很容易就发现了,在东方的御夫座中,1999H1彗星就象一个棉花团似的出现在视野之中,时间是2点50左右,寇文估计彗星有7.5等,彗发2',凝结度3。赶紧招呼同好们一同来欣赏。
从3点开始,我又进行了流星的记数。至3:18之间共看到9颗群内流星。最亮的依旧有-2等。
3:30分天要亮了,人们带着遗憾回去了。一早8点半与朱进告别,我们乘火车返京。
回顾两夜的情况,主要受坏天气影响,基本没有拍摄到流星,目视有一些收获,无线电方式收听流星有了实践的经验。和来自南方的新朋老友们的聚会和交流却让人高兴。
下午2点多列车抵达北京站,我们一下火车就感到十分闷热,再扛着沉重的设备行李,更是让人满头大汗。
这时我又开始怀念在兴隆山上的那份凉爽了。
|